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何杰 -
回帖数:55

每人至少三次。

回复何杰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屈原最后投江而死的举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但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对自身命运绝望与恐惧呢?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不是。他自杀的原因中有对黑暗现实的绝望,但这种绝望是由于他的报国之路被阻绝,并不来自他的个人命运。他的主导追求不是个人成就,而是国家利益。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同意王方宇!屈原是可以为国家利益舍身忘死的人,即使是被楚怀王误解也从来没有放弃为这个国家尽可能出力,所以他自杀的原因应该是认识到他再也没有报国的机会了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绝望或许有,恐惧应该不太可能,屈原投江是因他报国无门,一种失落,是看奸臣当道自己却无能为力的痛苦,但并非恐惧。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同意有绝望没有恐惧。屈原作为一个有学识有抱负的人必定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而这种理想不一定能够实现。他自杀是因为他所做的已经到头了,而他对国家的爱、想为楚国付出一切的心还没有完结。这样的矛盾使得他陷入一种绝望。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屈原投江而死是源于对国家的绝望,是报国无路的一种绝望,屈原的一生非常坎坷,在政治上不被楚王所信任,始终不得志,不能以自己的才学报国,从这一方面上来说,屈原也有一部分可能是因为自身命运的磨难、无助、绝望,并看到国家一点点走向灭亡才投江自尽。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屈原投江很大程度上是他眼看着国家走向灭亡自己却无能为力的绝望、抱负和理想无施展之地的无奈和悲愤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当时楚国的国都好像是被秦国攻破了。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绝望绝对是没有的,否则他也不会受到司马迁如此的厚爱。我认为他自杀总是有种对社会的不满和失望,当生命对他而言已经没有意义的时候,自杀似乎是无可厚非的。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我觉得这种观点非常恰当,巧妙,很好!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遇到昏君,报国无路,无法被人理解,小人作乱,不都是命运吗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两者并不冲突。一个人在爱国的同时会面临着不被君主任用,流放各地的情形。他热爱他的君主,热爱他的国家,在老君主死后,国家面临着灭亡危险的时候,他也许只能选择死。
回复何杰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总觉得屈原的性格有些孤傲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我倒是不觉得屈原的性格孤傲,或许是他没有遇到一个真正懂他的知己。若是真的孤傲,又怎能把接待外宾,出使他国的任务做好。

回复何杰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为什么楚国人都那么爱国?是不是跟他们非常重视巫祀有关系?

不仅是屈原一心为国,连楚王的遗体被送回楚国时,“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还有,连陈胜吴广起义时都要假借楚国名号,楚国为什么凝聚力如此之强?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我查了点资料,不知道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与刚强英武的爱国主义精神密切相关的,是宽容宽厚的态度和广阔博大的胸怀。楚国吞并了如此众多的国家。纵横跨越今天的11个省,面临的具体情况肯定是极其复杂的。黄瑞云先生在《楚国论》一文中说:“"华夏蛮夷濮越,文明程度相差很大,历史渊源各不相同,楚国都能加以安抚。楚国在战争中从未有过像秦军那样,动辄斩首几万,也没有见过大量俘馘的记录。"张正明先生也在其所著的《楚文化史》中说:"对于被灭之国,楚人的惯例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即使对于蛮夷,也是相当宽厚的"。正因为如此,楚国才能够得到各民族的拥护,显示出强大的开放性和凝聚力,在横跨大江南北的广大领域,建立起一个强盛的积极进取的多民族国家,并且不断强化其臣民的国家认同的观念,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民族意识。应该说,这是楚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获得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0.0 好厉害。可楚国最后还是失败了,只是因为楚国变法失败么?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因为君主太昏庸,不过用何老师的话说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话说,我不得不吐槽住宿生实在太苦逼了,趁着自习课间用手机回复真是太勤奋了有木有!!!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失败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和他本身实力也有关。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根本原因是君主的无能无德。不能听取好的劝谏采取正确的策略,政治上草率、轻信小人,像屈原这样的人才竟然视而不见不委以重任,这本身就是失误啊失误!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感觉楚国整体缺乏危机感,变革的动力不够强,最后反而落后了。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君主自己没有判断,立即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对臣子的进谏也不会自己考虑究竟可不可行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那是因为他“选中的尽忠对象”错了人、这样的君主、怕是遇到多么伟大的贤人也能把国家毁于一旦吧==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楚王的思想一味地跟着臣子走、没有对大局的判断能力和对人才的筛选能力、这本来就是个重大失误、太过依赖于手下谗言、不管是其言论有无合理性、君主缺乏独立性国家都无法继续兴盛更别说创造辉煌、而忠于国家的屈原偏偏遇上了这样一个君主、他除了竭尽全力尽忠于国家再没有别的办法、面对这样的结局也算是惋惜吧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历史的必然,弱肉强食。屈原只是个不幸的特例,换作别人结局也是一样,不会用人是国君大忌,屈原的遭遇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屈原后的大臣也不敢直言进谏了,此类种种都注定了结局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历史的必然,弱肉强食。屈原只是个不幸的特例,换作别人结局也是一样,不会用人是国君大忌,屈原的遭遇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屈原后的大臣也不敢直言进谏了,此类种种都注定了结局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楚地英豪众多,我记得楚南王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曾经在诸侯国的强大会让他们有一种国家性的自豪感,国力衰弱和这个国家在楚人心中的地位衰落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那么后面的落败既显得不随人愿也显得不该如此了- -

回复何杰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我认为屈原有些愚忠了……楚怀王优柔寡断而且不辨是非,一看就是昏君的好料子,屈原那么清醒的一个人,却殚精竭虑的为他筹谋,和诸葛亮有点像…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那他也不能弑君自己做王,或者另外立君啊。而且他又十分忠诚,除了忠君他别无他法。我想屈原也肯定内心里知道楚怀王的斤两-.-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屈原自己心里也是知道的,我觉得他其实知道靠楚怀王振兴国家无望,虽然如此,但他不会轻易就放弃自己高洁的志向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我觉得屈原和侯生、冯谖不同,屈原是楚国人。他效忠楚王不会看楚王资质如何,他效忠楚王是为了自己的国家。
回复何杰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我以前很不理解班固为什么和司马迁那么对立,读了屈原贾生列传我就有些理解

了,这篇文章的史学价值完全不能和其文学价值相比,司马迁作为中书令,一代史

官,虽然我很理解他和屈原贾谊有共鸣,忍不住要直抒胸臆,但是作为史官而言,

未免有些不合格吧?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不一定。今天我们能根据史记本文,来批判司马迁的观点,足以说明司马迁的个人感情没有破坏其客观性。

回复何杰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我也认为屈原过于愚忠,楚怀王这样昏庸的国君,不如不拥

还有,我认为楚国整个的政治氛围就不对,一个楚怀王心胸狭窄听信谗言就算了,他的大儿子,小儿子均自私自利,且朝中的大臣及妃子如此容易受贿,楚国整个就有很大问题啊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所以可见屈原的可贵之处呀,明知道即便是留在楚王身边也并不能阻止楚国走向衰败,他还是选择对楚王衷心。

回复何杰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屈原和楚王同姓,楚王怎么能够听信上官大夫的话而不相信同姓呢?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我觉得这就跟魏王和信陵君的关系大同小异。臣子的势力强大、才能过人,君王一定不会百分百信任他,多少会猜疑、排斥,害怕他动摇自己地位,所以就根本不给他上手的机会。楚王又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也就自然而然听信别人的话了。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必然啊!同姓更容易有反叛的借口理由,也更容易造反成功。而上官大夫只是大夫,说到底是臣子,楚怀王作为君主自然愿意听上官大夫的。这有点像信陵君和魏王(有点)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因为屈原的声望和才能足以令一个君主忌惮,君主总是会有猜忌之心的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怀王由于过于信任屈原,所以不能让他为所欲为,需要有能牵制他的人监督他于是相信了上官大夫,而且上官大夫的话确实有煽动性
回复何杰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屈原一直忠心于楚王,为什么他这样的人能够被一向欣赏反叛精神的司马迁如此欣赏呢?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司马迁欣赏的有反叛精神,但大忠大善的屈原同样值得被欣赏。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1,而且屈原最后也意识到“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投江而死,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可能也令司马迁为之一振。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司马迁欣赏的人都有大义,屈原具有爱国的大义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因为司马迁自己的经历和屈原极为相似,司马迁从屈原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且屈原的爱国大义值得任何人尊敬。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屈原欣赏具有反叛精神的人么?何以体现?

回复何杰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都说楚怀王不重用屈原使他的损失但这是否有屈原过于自大的原因呢?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屈原一直对楚国忠心耿耿,正道直行,是上官大夫向楚王进谗言说屈原自大,离间楚王与屈原关系。
回复何杰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为什么屈原最后一定要死,不能像陶渊明是的归隐田园吗?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屈原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可见屈原的志向是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因为屈原感觉到的是:"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而陶渊明感受到的只是官场的黑暗。
回复何杰

回复: 阅读《屈原列传》,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删除的用户 -

楚王如此不明,屈原为什么还一直跟随他并很长一段时间对他抱有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