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临界

人生三临界

删除的用户 -
回帖数:9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人生三临界

删除的用户 -

突破界限 

我所认为的界限并不是一个困难或者不好的事情。它只是一个情境给人以认识和思考的契机。

对此比较常规的解释就是,突破身体界限啊要在它还没到来的时候就思考;心理界限要根据自己对自己更深的了解来有意识的抑制黑暗情绪的作用,防止被它支配;至于灵魂界限,鬼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些不能说不对,不过都是表面文章,治标不治本。其实不管是身体上的打击,还是心理上特殊状况带来的“发现死角”,或是灵魂潜在的彷徨,它们终归在探讨着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只有找到了人生的意义,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而活着,才能真正的突破这样的界限。

 意义。我们几个姑娘聊天时提到过这个问题。澜澜说,如果我们学习是为了考好大学,考好大学是为了好工作,好工作是为了有良好的物质保障,物质保障是为了生理需要,那么人除了为了生存而生存,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呢。

 对于这个问题,从很早以前就有了一个很冠冕堂皇的答案,实现自我价值。

 可什么又是自我价值呢?根据百度百科,自我价值有三种定义,一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包括人的尊严,和保证人的尊严的物质精神条件。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要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二是指不依赖自身以外的人、事、物来证明的价值,完全由自我决定的价值,就是自我价值,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按第三种描述,其核心是自尊。当人的自我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人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现出向上向善的本性;当自我价值为零的时候,人会启动自我毁灭程序。

 综合以上三种说法不难得出,自我价值就是感觉到被需要,被尊重,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有用武之地,感觉到自己为世界贡献了什么,从而由自身生成的一种感觉。

 感觉!

 人居然是为了一种自身生成的感觉而活着?不知你看到这个答案会不会觉得被坑了。我猜这应该不是大多数有志青年想要的答案。从前听过一种夸张的说法,说很多外国人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去某个圣地度假。当时觉得很离谱而一笑了之,如此看来也没有什么荒谬了。

 那么。如果我们抛弃这个既定的答案去追求一个更高的意义呢?

 首先,我们要先确定自己要在什么范围当中寻求这个意义。人类社会还是天地万物?人的社会之于人和狮子的群落之于狮子,蚂蚁的群落之于蚂蚁有什么区别呢?

人-----从很多很多很多年前的有机物,变成生命体,再变成动物,再变成今天的样子,以后还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儿。他的最初的出现和存在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人的存在本身并不具有社会意义。社会意义终归是小范围的,局限于人类这个圈子之内,如果人类不作为一个群体而存在,个体也就失去了社会意义。

 有志青年说,要找个更广泛的。于是我们探求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的终极目标吧。不管人是怎么来的,不管人从前做了什么,之后又会做什么,都终归是有消亡毁灭的一天的。那么,人让自己活下去,传宗接代,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活下去,子又生子子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人讲环保讲可持续,开发技术想在祸害完地球之后移民火星-----就是为了延迟消灭的时间。

 于是得出了一个有点悲观的结论,人的存在只有自然意义,和狮子和蚂蚁没有宏观上的区别。人的所有能力不过是自然力量的棋子和组成部分。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啊,保护自然啊,改造自然啊,不过是人类自大的可笑说辞。人作为自然地组成部分,甚至是不是关键部分都值得推敲,他的存在和功能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这是理所应当的,这种改变是从自然内部而非外力。

 人会带来地球的加速毁灭。我觉得这是人类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目的和意义。

 这样想来心理安稳不少。倘若我是个因为意义问题而郁郁寡欢的人,此刻大概就可以开开心心的洗洗睡了。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人生三临界

删除的用户 -

雅斯贝尔斯认为,当出现三种界限的时候,就是人必须做出抉择,思考的时候。这三种界限状况是:身体界限、心理界限、灵魂(精神)界限。

从人类思考的那天起,许许多多关于人生的问题就被提及。“我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是谁?”这些问题始终缠绕着我们。然而,当我们身处一种不知如何认清自己的人生时,我们就来到了这样一个临界点,我们会重新思考定义我们的人生,使我们活的更有价值。

身体界限。大概是讲,当我们身处一种困境,或是灾难时,才会思考我们人生的意义。作者认为,只有面临身体界限时,才去反思是很可悲的。但我认为,又有哪一个人不是呢?生活在这样繁忙的都市里,谁会去认真思考自己在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就算思考了,也是肤浅、片面的。我们无法完全突破这样一个界限,我想作者所想的突破,也不是指完全不依靠身体的状况去认识自己的价值。而是,当疾病、灾难来临,在思考中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与价值。只有这样,当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临界点时,不会感到迷茫,而是更加清楚自己的所作。让我们活的更有价值。

心理界限是指一种认知能力。以前看过一本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书上讲当人在遭遇状况时,会有三种不同的反应,停住不动(freeze),转移逃跑(flee),或者大打出手(fight)。这是大脑边缘系统对人心理的三种反应。是本能的,我们无法改变当遭遇某些状况时本能的反应,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认识。我们需要提升自我的修养,做到可以正确的认知自己。

灵魂界限是我不大明白的,也认识这一点是最难突破的。灵魂,可以指人格、精神、思想等等。在基督教中,认为灵魂脱离肉体,人便会死亡。我想,一个人,根本不能完全认识到自己的灵魂,就像前面所说,我们还需要摆脱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不能完全脱离身体和心理而依靠灵魂存在。但是当我们,觉得或是感到自己处在灵魂界限时,那么他将重新认知自己的存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价值,做有意义的事。让我们的人生,变得精彩。

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三种界限状况,在于指导我们的人生。就像书中说的“人生的意义只能是由内而发,而不是向外寻求”。我们必须思考,思考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的人生,不让这一趟变得迷茫。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人生三临界

删除的用户 -

界限状况——突破之道

 

傅老说:一般人活在世上,不太会去烦恼人生的问题。雅斯贝尔斯说,人生有三种界限状况:身体界限,心理界限和灵魂界限。而当这三种界限出现时,便到了人必须思考、做出抉择的时候了。我说,人们要自觉主动地思考抉择,也就是所谓时时保持头脑的清醒和跳脱,思维的至高自然带来界限的突破。

先说身体界限。记得有人说过,当你开始回忆的时候,你已经老了。我想这个逻辑应该倒一下,当你老的时候,你一定会拼命地开始回忆。说到这儿的时候,我就想起何洁老师说的一句话。老师说,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忧患意识。为什么呢?我想,大约是中国受的苦难太多。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也就有五千年的混乱。历史上的四盛世,一是文景之治;二是贞观之治;三是开元盛世;四是康乾盛世。我想大约在中国,兵荒马乱之于太平盛世毕竟还是要多一点的。要么,中国也不会一提四盛世就憧憬得不能自已。这样吃了上一顿还不知道下一顿在哪儿的日子,让我们成了忧患专业户。可我之所以不把这种情况归于心理界限,是因为我觉着中国的忧患更多还是在身体这一阶段,想的也更多是明天还能不能看到太阳还有没有饭吃这一类事情。同时,这里的界限因为总关乎于人的客观身体条件或一个时代的大背景,而往往难以突破。当然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我们可以扩大人生的广度。历史上年少陨落却流芳青史的人,毕竟也不在少数不是?

接着就是心理界限。如果说身体界限是关于临床学的,那心理界限就是心理学。个人觉着,心理界限倒是人们往往要遇到的。然而,各人待之不同。举个例子,都说遭遇困境,历史上真正能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除李白也不过寥寥几人;而能跳脱出来看问题,互相辩论求进步的,除了一直纠结的佛道儒,也不过近代一段时间。更多人碌碌无为。一个是放纵洒脱,一个是理性进步,就社会进步来说,我自然觉得后者更好。而西方在这方面似乎就比中国做得好一点,也早一点。心理界限大概是遭遇挫折或者考验,心理受到严重打击时。遇到困难,不知如何解决;也或是遇到盲点,不知如何解释。都是认知上的界限。这时候人们就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修养高度。正如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需要我们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我觉得,心理界限还是比较好突破的一项,毕竟只是将个人心情转化为强劲的动力,加速思维的转动。

最后就是让人迷茫又迷茫的灵魂界限。我首先想到的是宗教,也在后文看到了关于超越界的一些东西——因为灵魂这个词往往在宗教里提及;可再仔细一想,又觉得不是。傅老说,灵魂就是精神,关系着意义的问题。也许是关乎于宏观上的一些东西。而这样的“第三因素”,我不是很明白,大约傅老也不是很明白,可我们都知道它的存在。那么这种界限就该是人生的意义、方向问题。刚开始觉着这该属于心理界限的一类,但后来觉得,心理界限只是认知上的,短期的,浅层次的;而所谓灵魂界限却是意义上的,长期的,深层次的。我想,也许这种突破已经不能称之为突破,而可以说是一种蜕变了。

总而言之,人应该去常常“烦恼”的。这种烦恼的过程,是一种深度的考量。遇到界限状况,人们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正确的有利的的抉择。无论人与社会,其进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关键的节点,而这些节点也许也能称为界限。而抉择,便是其进步的关窍所在。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人生三临界

删除的用户 -

体悟雅斯贝尔斯的人生三界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体验提出了著名的“人生三界限”:身体界限、心理界限和灵魂(精神)界限。他认为,当这三种界限出现时,便是人们必须思考、做出抉择的时候。

既然有了人生界限,那么我们理应突破这些界限,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寻求自由快乐的生活。然而接踵而来的问题也引发我们深思:能否突破这些界限?如何突破这些界限?应该突破这些界限吗?我就这人生的三界限浅谈一下我的理解。

首先是生理上的、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身体界限。意思就是人们只有在受伤、生病、遭遇灾祸或是衰老时才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在年轻、健健康康活蹦乱跳时,恐怕没有人会认真思考“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个深沉的问题吧。这是因为大多数人们都是乐于享受安逸的,在生活、身体给他打击之前,似乎没有料到会遇到这些困难挫折,因而在病榻上再做人生意义的思考时,难免会有遗憾。古人讲“居安思危”,我们要思考的是自己的人生。人生意义何在?作者讲是一种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实现自我的过程,是一种由内而发而非向外寻求的自我肯定。因此人生的意义不应在于一件事的成功,而在于在做事的过程中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既然是一个过程,那么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时地审问自己的内心、不断地反省自我、认真的思考人生的意义,这样方能突破身体界限,不让思考的滞后带来遗憾。

其次是更深层次的人们的心理界限。这比身体界限更令人纠结。这是说许多人平常都认为自己是正人君子,然而遭遇考验时却突然有一种黑暗、莫名的的冲动,警觉到自己并非往常所想的那么健全。连一个人自己都发现不了隐藏在在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感或潜意识,那么突破这个心理界限实属不易。而想要突破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认识自己、认清自己、了解自己。我们没有发现自己心理上的黑暗冲动一面,很有可能是自己不愿意接受这样一面的自我,因此小心地把它隐藏起来,直到关键时刻才又被暴露出来。充分的认识自我、并且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心态,不被自己潜意识中的不利因素所控制,才能尽量避免受到心理界限的折磨。

最后的灵魂界限更是玄之又玄。一个人身体健康,心理也很正常,却仍旧感到不快乐。这就是灵魂或者说是精神在制约着你。然而“灵”究竟是个什么个东西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我想灵魂应当是我们内心中一种脱离自我本身的一种意识或感觉,但它同时又控制着我们的情感和行为,每一个人都有,想要突破它也非常困难。对于灵魂界限的认识尚且如此,只能在生活中时刻记住不可陷入这种灵魂为何的漩涡,回归生活,理性思考、理性处事。

人生的三界限确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我们只要做好自己,认真对待每一天的生活,努力让自己的人生不虚度、有意义,就能不受控于这些界限,生活也会更加自由。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人生三临界

删除的用户 -

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最有特色的思潮,此派的代表人物,各有主张,但皆不离人的“存在”意义,要人真诚而勇敢地面对自身,选择成为自己。

代表人物之一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生有三种界限状况:身体界限,心理界限,灵魂(精神)界限。当这三种界限出现时,便是人必须思考、做出抉择的时候。

一般人多半只有在面对身体的界限,譬如车祸、受伤、衰老时,才会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就像人总是在后悔过去没有多考虑将来,才导致了现在的状况。我们的生命,时间在平时就像空气一样,感觉不到重要性,却在即将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在面对身体界限的时候,我们更多的会对自身进行思考,思索自己这一生的意义,因为不想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才开始反思自己,更不想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充满悔恨,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小觑。那么怎样才能不对自己感到后悔甚至失望呢,或者换句话说,就是怎样才能达到对自己感到满意的心境。人们会赞扬某人淡然处世,对什么都不在乎、不计较,我想,这并不代表对自己漠不关心,淡然处世,为人大方,也是对自身的一种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思考并确立自身的价值取向,有了前进的方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往直前,回顾走过的路,不会感到后悔,反而有一种成就感。苏格拉底能够平静的对待死亡,也许就是因为他已经突破了身体的界限,在生前已经理性的思考过死亡。

人在遭遇困难和考验时,会察觉一些连自己都无法了解的念头,以及其中的盲点,这就是发现了心理的困境,也就是所谓的心理界限。

傅佩荣在《哲学与人生》里写道:人的心理知识一种自我认知的能力,这样说来,人似乎都会遇到心理界限,因为没有人能够一开始就完全了解自己,即使找到自身的价值取向,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要怎样坚持下去……这些都是有待思考的问题,当我们发现自己所不了解的念头和盲点时,不要感到惊慌,这正是我们了解自己的好时机。遭遇考验时,也许你会突然有一种黑暗的、莫名的冲动,你警觉到自己并非自己平常所想的那么心理健全,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心中道德的底线足够坚定,就会安然度过这一时期。由此可见,意志坚定是多么重要。心理界限其实和身体界限有着重要的联系,在身体变得软弱的时候,心理更容易出现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锻炼身体可以帮助我们磨练自己的意志,突破心理的界限。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到我这里来治疗心理疾病的,大都是上层社会的人,他们身体健康、心理正常,但是并不快乐。”除了身体和心理,还有一个重要的存在,那就是灵魂,或者说精神。灵魂界限说明,体现人类的独特于其他生物的事物之一是灵魂,一个真正的人是有灵魂的,一个伟大的灵魂使伟大的人的人格魅力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突破灵魂界限,需要人突破身体界限,无谓困难,甚至是死亡,至死不悔;突破心理界限,在变得软弱的时候,遇到诱惑的时候,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向着自己所追求的方向,这才是灵魂的愉悦。我想,正是因为如此,希腊的哲学家们才会认为在死亡时,人类会挣脱身体欲望的束缚,使灵魂得到自由,在突破了身体和心理界限时,灵魂也突破了界限。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人生三临界

删除的用户 -

一般人活在世界上,不太去烦恼“人生”的问题。只有当人生遇到“困难”时,那些人才真正的思考,作出选择,才会真正去努力“打破“界限。对此,雅斯贝尔斯对这些人生中的“困难”作出总结,提出了人生的三个界限状况:身体界限,心理界线和灵魂界限。

身体界限:人的生命不是无限的,它有生老病死,会受到很多事务的影响。

心理界线:人的心理是指一种自我认识的能力。往往在没有经历考验时,人人都认为自己是正人君子。甚至可能会产生到的优越感。但当考验到来使人们才会意识到,自我并非如此的可靠,会有并不“健康”的观点和行为。此时人们才会发现自己的心理困境,并学会解开心里的问题。

灵魂界限:灵魂代表着精神,它关系着“意义”的问题。人生有没有意义并不属于心理问题。这里作者只是说除了身体和心理界线人还收到第三种界限的影响。

这些界限都是人生中我们必须经历的。在这里,雅斯贝尔斯并没有说界限好或不好。但是,很多人首次对人生有了思考不正是为了突破这些界限而产生的么?因此可见这些界限对我们的意义是如此重大。

那么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这三个对我们有利的界限,是想说明人类面对界限就无能为力,只能绝望地接受自身受到的界限了么?不是的,在认识到这些界限,思考人生意义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突破这些界限。人类正是因为一代一代的改变,去完善自身才,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引导着社会,使其进步。

在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比较平和的,虽然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与挫折,但并不需要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在如此的环境中,我们很多事都做得很顺利。也很难去思考,发掘,选择。如果没有任何特别的事情发生,人们很可能永远都想不到要思考人生的价值。但当我们认识到界限,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灵魂的,界限的压迫使我们必须去思考,去突破,发展。这就是雅斯贝尔斯提出界限的意义。

存在就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人之所以能够以“存在”来形容,是因为,人有自我,会去思考。也只有认识到自己实现自我的人才有资格称自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人生三临界

删除的用户 -

关于《雅斯贝尔斯:人生三界限》突破的探究

  在我们讨论怎样去解决这三个界限之前,我们要先明确,我们为什么要突破它们?

  雅斯贝尔斯之所以提出这三种界限是因为他遇到了这些界限所带来的困扰:首先,他自己的先天性心脏病使他面临身体界限;作为哲学家的身份和他自己个人对于哲学家们的反感,又使他提出心理界限;纳粹掌权时期他和妻子险些被送往集中营等等事件使他困于灵魂界限。

   而大部分普通人,仅仅会在面临生死威胁、身体障碍;重大打击、情感危机;人生中的空虚感受等等的时候会思考它们。然而我认为仅仅在这些情况想到思考它们并不可悲,最可悲的是一辈子也不思考活着的意义:这种人是为了显得高才带着脑袋。

  傅先生在这一节提到“人生的意义只能是由内而发,而不是向外寻求的。”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我们之所以要探求怎样去突破人生三界限,其实就是为了能够不仅仅在遇到问题、苦难的时候才真正的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怎样实现,而是能够随时的自省、反思、思考;能够更加让自己走出自己心里想的那一条路、并且为整个社会作出相应的贡献。

  那么又如何来突破它们?首先我想探究身体界限的突破。要做到身体界限的突破,就要随时的反思自己,可以在寂静的黄昏、万物初醒的清晨...一个人,安安静静的问自己:我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人生的价值,要怎样实现?

   中文里有两个不同的词:“生存”和“生活”。人活一生,是为了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明确了这一点,由身体上的变故而引起的心理反思,就可以比较容易的突破了。

  其次,让我们来看心理界限。一般人——我是说我们大部分人——在听到别人的赞赏时会开心、听到讥讽批评会难受,这是常情。而要让我们这种由他人决定自己的自我评价的情况改变,我们首先要随时随地的反思自己——尤其是在自己取得了成就或者是赢得赞赏的时候,更应该反思自我:难道我真的的是完美了吗?难道我真的是这样的吗?而在听到批评的时候,也不要单纯的难过,而第一要感到欣喜:他挑出了我潜在的毛病;第二,就要身体力行的去寻找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但是应注意的是,我这里所说的“批评”,是指那种有益的、能带来帮助的批评;而不是由于嫉妒、或者其他目的而引发的可以批评。

  最后,我们来看灵魂界限。私以为,灵魂界限指的是除去我们一时的快乐、一时的悲伤意外,一种比较长久的精神状态。它不是指我们得到一件心仪已久的东西时的肤浅的快乐;也不是指我们考试失利后较为短暂的悲伤。它是我们心底深处的一种可以长足的情绪。

  所以,我们如果要突破它,首先要让我们的内心世界充实起来,丰富我们的思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阅读开始,从各种各样的书籍中去丰富我们短暂一生不可能一一经历的生活,以此来充实我们的头脑。第二,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使我们行的路到不了万里,但如果我们能从我们走得每一步中获得意义,我想,我们也就可以做到丰富自己、充实精神,从而突破灵魂界限。

  其实,说到底,突破这三种界限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如果真的能做到不断思考、反思、充实,最后突破这三种界限是很困难的。对于现阶段的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首先用所学到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认识,最终能够有能力实现自我,突破界限。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人生三临界

删除的用户 -

关于对人生三界限的思考

刘锦峄

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生有三种界限状况:身体界限、心理界限、灵魂(精神)界限。这三种界限是人在积累了非常多的经历之后,就像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样,必须思考、做出抉择,

从而改变自己今后的生活与一生的命运。

   笔者以为,在三种界限中,灵魂界限,既精神界限是人生的本原。精神与灵魂,顾名思义,就是人生的动力及支持人的无形的力量。很多时侯,我们也许会去思考一些人生价植的问题:“我为什么要活着?”“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现在干嘛要那么拼命工作和学习?”等等。这些问题,从某些角度上来看,应该就是指导了我们行动计划的世界观,也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根本目的与行为准则。然而,这种世界观的形成,又因为处在临界点这样一个特殊位置,而与平常的世界观有所不同。人是感性与理性兼并的动物,常常会因为生活中一些磨难而痛苦消沉。这个时侯,往往就是人开始重新审视自我、选择人生的时侯。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有的人会就此沉沦,使未来走向一片黑暗之中;有的人也许会觉的人生来就是一场空,一切都是假象,因此剃度为僧,深居老林;而强者则会仔细静下心来,去寻找自己做这些事真正的目的,从而将迷茫化作动力,取得更大的成就。

   灵魂界限是人这一生都无法避免与突破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成功者已有的经验,在灵魂界限降临时,准确把握好自己人生的舵盘,充分而理性的思考自己的命运,从而不在消沉中迷失了自我。这样,灵魂界限就会成为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关键一步。

   人的心理是指一种自我认知的能力。许多人平常都认为自己是正人君子,然而,在遭遇考验的时侯,会突然有一种黑暗的、莫名的冲动,从而发现自己有很多地方做得还很不尽人意。在生活中,我们会察觉到一些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念头,以及其中的盲点。发现自己心理的困境。要突破心理界限,更需要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态。唯有把万事万物,尤其是人世间的得与失看得很轻、很淡,才能够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提升。这就要在当我们接受别人的赞扬时,不要被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同时在面对别人批评指责时,也不要伤心懊恼-

,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促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人的身体界限应该停留在最表层的物质层面上,这就是指当人们面临疾病、衰老等诸多问题的困扰时,会去思考人升的价植。笔者认为,这更多是出于人的一种本能。不过只有在面临身体极限才去反思的人,他(她)的人生应该说是相当被动的。同时,人生的意义绝不可能存在于某一个地方,或是某一件事上面。人生的意义是一个人决定去做某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自我肯定的力量。人生的意义只能是由内而发,而不是向外寻求的。

   雅斯贝尔斯的人生三界限警示我们,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积极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醒,从而让自己活的更好。另外,当人生的极限真的来临时,也无需慌张与抱怨,认清方向,谨慎行事,它就会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新起点。

#mailContentContainer .txt {height:auto;}

回复删除的用户

回复: 人生三临界

删除的用户 -

《哲学与人生》读书报告

           ——“界限状况”之我见

 

    上周班中举办了《哲学与人生》的读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围绕雅思贝尔斯提出的“界限状况”和克尔凯郭尔提出的“人生三阶段” 两大主题进行了讨论。我选择的题目是“界限状况”,这份读书报告便作为讨论结果和我对该观点理解的一个总结。

    由于经过查找后并没有找到“界限状况”理论在雅思贝尔斯著作中的原文,因此就先简述一下傅佩荣先生在书中所介绍的三种界限状况。第一种界限状况“身体界限”是指“譬如车祸、受伤、衰老,或是觉得来日无多之时”;第二种界限状况“心里界限”是指当我们“遭遇考验时,突然有一种黑暗的、莫名的冲动”,“这时候我们会察觉一些连自己都无法了解的念头,以及其中的盲点”,也就是“发现了心里的困境”;第三种界限状况“灵魂界限”是指关系到“意义”的灵遇到了问题,当遭遇灵魂界限时,就算身体和心理健康,人们的喜乐也将受到影响。

    我想,要弄清三种界限状况,首先要明确“界限”的含义,界限是指事物的限度或限制,遭遇某种界限状况,是指受到身体、心理活动或“灵”的限制。

为什么要突破界限?既然我们受到限制,就感到不自由,感到自己的生命活动受到约束,生命的意义难以实现,打破界限,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生命本能。唯意志论者认为,每个人都有生存下去的欲望,即叔本华的“生存意志”,除此之外,也有在简单的生存之外意图掌握、主宰他物的欲望,即尼采的 “权力意志”。人们想要伸张自己生命的时候,发觉限制无处不在,而正是因为发觉限制,想要将其打破,生命的伸张力才越发增长、壮大。古希腊时期,人们就意识到了自身的限制,意识到肉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限性,认识到心理活动也要受外物及肉体的束缚,于是,从希腊哲学开始,“灵魂不朽”的观点便开始在哲学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正是由于身体和心理的限制,人们转而去寻找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那就是灵魂。本质上来说,“灵魂”概念的提出,便是人类无限延伸自己存在的要求的体现。

我们该如何评价人类的这种欲求呢?古往今来,人类的发展归功于它,恶行也要怪罪于它。科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要求通过科学的发明和发现,不断突破身体的限制,发明各种交通工具使人上天入地来去自如,探求浩淼无涯的太空以求在太阳系之外找到一个五十亿年后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文学艺术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人类厌恶了单纯的感知性心理活动,渴望突破心理的界限,在文艺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实现“想象力和知解力的自由活动”,达到心灵的自由,另一方面是在文艺作品中一览有限的身体所不能游历的无限广阔的世界,从而突破身体的界限;就是哲学和宗教,也围绕灵魂与神灵的问题进行着无穷无尽的争论,可以说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都是这种突破界限的本能所带来的结果。然而,当这种欲求激化为尼采所说“权力意志”,渴望以一介肉身主宰世界时,便有可能走上希特勒的道路。因此,我们在尝试突破自身界限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一味狂妄自大、盲目自信,在自我走向毁灭的同时也将连累他人,要知道,突破限制是为了实现自我的存在,而不是为了征服他人、征服世界。

    再来具体谈谈这三种界限。

    首先说身、心灵三者的关系。由笛卡尔最早提出的“心物二元论”认为:人由“心”和“身”两部分组成,即人的身体和精神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的限制都是绝对的,人的身体灭亡后,依托身体而存在的精神也会随之消逝。而“灵”与两者不同,是一种不死不灭的存在,虽然它本质上是人类精神的产物,严格意义上也可以归为精神性存在,但既然在这里“灵”被独立提出,我们且把它看作是人类生存欲求的客观化,看作一个客观存在的宗教概念。

    “灵”是永恒的,它不像身体和心理,本身存在无法逾越的界限,所谓遭遇“灵魂界限”是指一个人没有意识到“灵”的存在,无法体会灵魂永生带来的超越的快感,始终活在物质世界与世俗观念的限制之中,因此感到不快乐。遭遇灵魂界限的根本原因是信仰的欠缺,想要突破它便是要有信仰,可以是宗教的信仰,也可是一种理念的信仰。做到这一点说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是难,尤其是对我们这些从小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浸润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尚未成熟之时,就已经高举“无神论”的大旗,把信仰等同于迷信,视其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渣滓。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先打开胸怀,深入了解宗教文化,了解宗教的魅力,而后再对宗教做出客观、辩证的判断,突破灵魂界限才是有可能的。

    想要突破身体界限,最直接的方法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使肉体健康、精力饱满地存在,身心本为一体,因此身体界限的突破能够帮助人突破心理界限,反过来,当身体面临界限状况,精神也会随之萎靡不振,这可以理解为物质的决定作用。

    心理界限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限制,即物质和他人对心理活动的限制,例如受到他人评价和情绪的影响;一种是内在限制,即固有观念对人心理活动的限制。刻苦学习、博览群书、丰富人生经历都可以提升人的素养,陶冶人的情操,从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帮助突破心理界限;而欣赏艺术作品,在审美的境界中“自失”,忘怀自我,也能够暂时打破心灵内部的屏障,并使人和外界分隔开来,从而突破心理的界限,只不过这种方式需要形成审美场域,更离不开良好的物质条件的支持。

    关于灵魂界限,有人会问突破它有什么用?我们甚至连灵魂的存在都无法证明。是的,关于这点我真的只能说:信则有,不信则无。灵魂是一个宗教概念,或许对于无神论者,它们仅仅是有存在的可能,但它的存在对宗教信徒来说是无可怀疑的。如上文所说,把“灵魂”作为人类无限延伸自己存在的要求的体现,作为人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现象来研究,确实是有一定意义的。

    身体界限和心理界限的突破,都有其各自的方法,但若要说根本方法,那就是通过突破灵魂界限,实现身体界限和心里界限间接却又是永久性的突破。每个人都免不了一死,身体最终要走向衰老和灭亡;人无完人,真正意义上的圣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程度或轻或重的心理变态以及修养和人格上的缺陷,因此身体和心理的界限状况是没有穷尽的。身体羸弱时我们通过锻炼或修养恢复元气,遇到心理困境时我们通过自我疏导、提升修养来摆脱困境、完善自我人格,像这样,当我们仅仅把突破一种界限当作突破它的手段时,我们的针对对象只能是界限本身,而心理界限的无限性和身体界限的不可突破性便成为突破界限的过程中无法逾越的障碍。必须借助突破这两种界限之外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这种手段便是灵魂界限。

    请问什么能够让人在肉体极度痛苦的状态下,达到精神的愉悦?是信仰。什么能够让人在不健全的心理的限制下,拥有圣人一般的美德?是信仰。当人有了信仰,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别的什么信仰,他所信的是一种不变的真理,是终极的存在,是唯一的实在。也就是说,他相信有“灵”这么一种东西,“灵”对他来说或许是唯一实在于他身上的显现,死后他也将复归于宇宙的“灵”,达到类似于印度教的“梵我如一”的境界,或许是一种独立于他而存在的理念,是他生前的依靠也是他死后的归属。总而言之,“灵”代表一种相信世上有一种永恒、超越之物存在的信念。试想当一个人的终极追求不在现世而在来世,一个人的关注点不在物质世界的种种而在超脱于宇宙运行法则和时空之外的相对独立的精神,那么身体界限和依托于身体而存在的心理界限对他来说如何成为问题?印度深山中的苦行僧可以为“灵”忍受肉体的苦痛,从而达到欢喜的境界,虔诚的基督教和佛教信徒也可以为“灵”克服人心的阴暗和丑恶,无私奉献自我。 

“灵”的力量在突破界限时固然关键,但完全离开身体和心灵,“灵”也会显得单薄,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够充实、性格缺陷过多,那么无论他信仰什么,信仰对他来说也只是对本性的压抑和扭曲,要以健康的身体和善良的心灵理解“灵”、接受“灵”,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监狱般的牢笼束缚自我,适得其反。

在突破身体界限和身体界限的同时、辅以虔诚的信仰,人生的迷雾终将散去,通向意义与真理的道路终有一天会向我们显现。